德巫婆城戈斯拉尔,演绎西方巫文化

2007-11-21 12:10 来源:

戈斯拉尔(Goslar)素有“北方罗马”之称,全城人口不足五万,却有47座教堂和修道院,举目可见半砖木结构的百年老房,古朴而玲珑,难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令我感兴趣的是城内随处可见的“招牌纪念品”——神态各异又滑稽可笑的

德巫婆城戈斯拉尔,演绎西方巫文化

  戈斯拉尔全城人口不足五万 却有47座教堂和修道院

  说起巫婆,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“巫术”、“魔鬼”等不吉利的词语。然而,在德国哈茨山区有一个叫戈斯拉尔的小城,却以“巫婆城”自居,招揽了众多游客。

  戈斯拉尔(Goslar)素有“北方罗马”之称,全城人口不足五万,却有47座教堂和修道院,举目可见半砖木结构的百年老房,古朴而玲珑,难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令我感兴趣的是城内随处可见的“招牌纪念品”——神态各异又滑稽可笑的巫婆玩偶,价格不贵,几欧元一个,游客一般都会买几个放入包中。

  戈斯拉尔三面环山,其最高峰——布罗肯山,也是传说中巫婆的“据点”。歌德在《浮士德》中曾这样描述道:“巫婆们赶往布罗肯山,麦穗儿绿,麦茬儿黄。”据导游介绍,冬天山上风雪颇大,由于光线折射的缘故,行人若在山顶遇上大风雪,眼前就会出现自己朦胧的倒影,不知情者看到后会吓得要死,还以为是“活见鬼”。所以,当地人很少在冬天上山。

  巫婆博物馆

 戈斯拉尔还有一座巫婆博物馆。这里除了展出巫婆的各种造型、使用工具外,还有很多巫婆的历史传说资料,且每周定时进行巫婆剧表演。

  工作人员介绍说,直到中世纪之初,女人在日耳曼文化区里一直受到极大的尊重,尤其是那些制药、行医、会读会写的女人。然而,基督教在德国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。传教士们认为对女人太尊重不符合基督教教义,女人应该绝对服从于男人。于是社会开始贬低女人,并由此而产生了丑化女人的巫婆形象,被视为“巫婆”的女人也受到迫害,甚至被活活焚化。

  1484年,两位分别叫亨利希和耶科布的修士,还发起了声势浩大的“欧洲巫婆大审判”。他们撰写了《巫婆之锤》,详列了多种识别巫婆的方法。虽有巫婆能逃过大难,将巫术继续流传下去,但其普及程度已相差甚远了。

  世界各地的巫婆门派

  目前,巫婆在世界各地的门派各不相同。如克莱提卡派,十分强调自然和万物,据说拥有适用于所有植物、石头乃至灵魂、精灵的神奇法术;埃克提克派,是孤僻独立的一群,爱自行学习研究;克莱米纳派,经常施行祭祀式的法术,十分重视仪式的细节;所里塔利派,喜欢独立施法;维克康尼派,则被认为是“最为人所接受的巫派”。

  有趣的是,前几年戈斯拉尔还举行过一届“世界巫婆大会”。据说一百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巫婆代表在此集会,希望通过施展巫术防止天灾人祸,争取世界和平。

  巫婆节吸引众多游客

  在欧洲,5月1日曾被视为夏天的开端。而夏日前的那个夜晚,即4月30日之夜,按哈茨山区的传说,便是巫婆聚集的日子。这天晚上,当地居民和游客穿上奇装异服,戴上巫婆面具,骑着扫帚从四面八方走上戈斯拉尔的大街,然后游行前往荒芜的布罗肯山。

  伴随夜幕降临,巫婆舞便开始了。参加跳舞的除了众人扮演的巫婆外,还有骗子、乐手、龙、独角兽和人狼等角色。他们共同迎接魔鬼的到来。随着午夜的焰火,众巫婆开始踏上归途。她们咆哮着遁去,把哈茨山让给了夏天的女神,即五月女神。人们还把十字架和木柴捆系在门上,抽响鞭子,教堂鸣响钟声。据说这一切都是为了抗拒巫术。

  从19世纪末开始,戈斯拉尔便在4月30日巫婆节期间组织巫婆游行仪式。现在,这已逐渐发展成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一个重要内容,来这里观光的游客每年达到二十多万。




 

学大牌时装搭配法则

2007秋冬短款外套
 

秋冬简单有型围巾佩戴

 
秋冬最In皮草外套

大牌时装搭配法则

 

秋冬短款呢子外套

 

围巾佩戴简单有型

 

秋冬最in皮草外套

 

关键词:德巫婆城   戈斯拉尔   旅游度假

分享到:
免费试用
精品推荐